讀書心得|存在主義代表作《變形記》遭現實禁錮的悲哀「他人即地獄」

Guo Guo
Jun 28, 2021

--

二十世紀文學大師卡夫卡(Franz Kafka)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,但最為台灣讀者廣知的應該就是《變形記》,其他大作《城堡》、《審判》也十分值得一讀。身為存在主義代表作家,以及現代主義文學(又稱現代文學,台灣此類別作家如:洛夫、龍瑛宗、七等生、翁鬧)鼻祖。
在該類別的作品中,可以發現,主題常常是絕望不已的、人物常常是怪異變形的、故事常常是荒誕不羈的。

《變形記》 作者: Franz Kafka

➤《變形記》簡述

一天早上,從不愉快的夢中醒來,Gregor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大蟲。

身為推銷員的他,背負全家人生活的重擔,厭惡自己、工作與家庭,永遠找不到出口。

靈魂被現實扭曲、壓迫,最終使自我變形成蟲,反撲衝破現實。

➤「以寫實的手法描寫人世的荒謬與矛盾,表達現代人內心的疏離與寂寞、孤獨與絕望

《變形記》的節奏進展非常的快,你在翻開書本的第一頁「咦?」了聲,主角怎麼就突然變成蟲了?大概就跟《進擊的巨人》開頭突然死了一堆你覺得好像會很重要,準備要記住他名字的角色;又或者是《無能力者娜娜》,你以為是男主角的角色突然被推下懸崖。等等,讀者的眼珠是跟上了,但小心臟還沒呀!

「一天早晨,Grogor從惡夢中醒來,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巨大的甲蟲。」你以為變成蟲是故事中最荒謬的地方嗎?不,人世間的總總關係才是最荒謬、最矛盾,且最讓人感到痛苦的。可以說Gregor的人生與蟲生,皆日復一日地在苦悶煩躁的生活裡來回掙扎

在家人與工作的聯手剝削下,逐漸喪失自我,最終用盡力氣掙扎,抑鬱而終

➤家人與工作的聯手剝削,喪失自我

前半生勤奮、兢兢業業的作為一個銷售員,一肩扛起全家生計,那薪水雖然微薄卻以可以讓父母不必工作、家中甚至還有餘裕聘請一個女傭、妹妹學習小提琴,並以就讀藝術學校為目標。可以說他的人生全然奉獻給了工作與這個家庭,縱然他是那麼地渴望離開這份令人透不過氣的工作,但他為了他所愛的家人堅持著。

➤用盡氣力掙扎,抑鬱而終

後半生變為有著無數細腳的大甲蟲後,Gregor一覺醒來竟先擔心上班遲到,一開始想要開口說的話僅是解釋自己為何沒去上班,而家人們對他的感情由對一家經濟支柱的敬愛,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轉為憎恨。貼心的他,為了避免家人看到他的模樣而害怕,總是躲到床底下,偶爾透過門縫外的一絲光線觀看和樂融融的家人;「他一定要離開,這是唯一的辦法」,後因為打斷三個租客觀看妹妹的小提琴表演,妹妹下定決心要設法擺脫Gregor。妹妹作為Gregor保有人性的心靈支柱,竟然說出了「他不是Gregor」,他已無法再繼續堅持,最終在破曉前吐出最後一絲微弱的氣息。

我們一直把他當Gregor看待,這才是我們悲慘的原因。可是,他怎麼會是Gregor?如果他是Gregor,他早該想到人類不能和這種怪物一起生活,而自行離開了。那麼我們雖然失去了哥哥,但我們會懷念著與他共度的美好回憶活下去。可是現在,這個怪物會迫害我們。

「他怎麼會是Gregor?如果他是Gregor,他早該想到人類不能和這種怪物一起生活,而自行離開了。」

➤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:「他人即地獄」

薩特的「存在先於本質」「他人即地獄」的名言眾人皆知;他是一台「寫作機器」,為寫書注射致幻劑、興奮劑;他把存在主義哲理帶進了小說和戲劇創作……

許多讀者(包含我)認為「他人即地獄」十分相符於Gregor的不幸,Gregor被毀滅的只是身體(變成甲蟲),而被打敗的則是精神與信念(已不能再為家人付出、被家人拋棄),拋開肉體,能夠毀滅人的精神與靈魂的,才是真正的地獄。

該名言出自薩特的著名作品《間隔》,薩特解釋道「這句話常常被人誤解。有人以為我的本意是說,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總是毒化了的,總是地獄般的關係。我是說 ,要是一個人和他人的關係惡化了,那麼,他人就是地獄。世界上的確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獄裡,因為他本人太依賴別人的判斷了。但這並不是說,和別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種關係。」(本段資料出自此處)

➤他人可以是地獄,也可以是天堂

當家人發現Gregor的屍體時,大家都如釋重負,覺得自己的負擔一掃而空,父親與妹妹獲得穩定工作,租下了小公寓幸福快樂的生活著,甚至討論起了妹妹的婚事,他們在結尾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,令人毛骨悚然!令讀者對人性保有的最後一點期待也幻滅殆盡。

時至二十一世紀,仍有許多遭現實禁錮的悲哀人民

➤其他書籍心得分享

讀書心得|《雙鄉記》台灣知識分子之青春、徬徨、探索、實踐與悲劇 — 葉盛吉傳
讀書心得|蘇青《結婚十年》新舊思維反覆拉扯下的民國新女性縮影
讀書心得|《天亮前的戀愛故事》最適合做成podcast的日治時期小說

--

--

Guo Guo

太陽公公把我的眼睛閉起來了,所以我只能半瞇著眼寫一點芝麻蒜皮的小事,半瞇著眼偷偷睡覺。